发表于《中国法学》的论文《舆情再审:中国司法决策的困境与出路》,荣获2011年中国法学会主办的中国法治青年论坛一等奖、2014年获得辽宁省杰出法学成果奖;2015年获得辽宁省第十三届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政府奖一等奖。发表于现《代法学》的《我国刑事诉讼中无罪化机制的过程性失灵与应对》,被人大复印资料《诉讼法学、司法制度》2015年第8期全文转载。 主要学术观点: 我国刑事诉讼中出现无罪化机制过程性失灵现象,是对无罪推定原则的背离。究其原因,在于我国刑事诉讼中存在与无罪化机制相冲突的持续追诉机制,加之司法体制影响下潜规则的作用,无罪推定原则在适用中被不断边缘化。我国需要弱化刑事诉讼中的持续追诉机制,强化无罪化机制的冤案防范功能,同时通过司法体制改革消除潜规则依存的制度环境。 为化解刑事诉讼中的舆情风险,司法机关应充分发挥程序中的民意沟通机制,主动争取民意支持。陪审制、庭审公开、法院之友制度等均是司法向社会的开放空间。 |